刚刚,南沙大桥通车啦!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南方报     日期:2019-04-02     浏览:

7749.png

4月2日中午12时,珠江口过江通道——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

南沙大桥全长12.89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每小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先后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进入东莞市沙田镇。通车后,从广州南部到东莞的路程可缩短10公里,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车程。

6.jpg

3662个日夜,87888个小时,建设者用一个个执着的“唯一”,创下了南沙大桥一个一个“第一”:坭洲水道桥以1688米跨径位列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

锚碇地连墙外径达90米,壁厚1.5米,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规模世界第一;

双向八车道钢箱梁全宽49.7米,宽度为世界整体式钢箱梁第一;

在建设过程中,南沙大桥还开发应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

1.jpg

十年磨一剑,珠江口两岸人们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当南沙大桥映在水中,或许是最具中式美感与智慧的景色。

以梦为马,这里有了更大的梦想,南沙大桥则是那匹矫健的“马”。

2.jpg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跨江通道,撑起了湾区互联互通的“主心骨”,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快速流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

南沙大桥串起的南海之滨城市群,正冉冉升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龙腾珠江,湾区扬帆。

2019年4月2日,“超级工程”南沙大桥(即虎门二桥项目)将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添新动脉。

从2009年开工建设至通车,南沙大桥十年磨一剑,在这片见证国家沧桑巨变的海域横空出世,书写下民族复兴的新一页。

历史总是在耦合中给人以前进的启示。

5.jpg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起点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形公路南环段对接,沿线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珠江坭洲水道,终点位于东莞市沙田镇,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连接,主线全线均为桥梁工程,总长度12.891公里(其中广州段长约8.45公里),由南沙大桥、大沙水道桥和引桥及四座互通立交组成,采用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h,桥梁宽度40.5米。

4.jpg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设东涌、海鸥岛、沙田3处互通立交,先后与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广州地铁四号线、海鸥公路(S296)、港口大道、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相交,满足沿线交通转换需求。

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南沙大桥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上游距珠江黄埔大桥约20公里,下游距虎门大桥约10公里,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广州市和东莞市的重要过江通道。

3.jpg

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当前过江交通紧张及虎门大桥拥堵的状况,对加强珠江口两岸联系,完善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公路网布局和功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同城化协调发展,促进广东南沙自贸区快速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南沙大桥建成后,从广州南沙到东莞可缩短10公里,从东莞到番禺比现在缩短30分钟车程。对缓解现有虎门大桥交通量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对于珠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交通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意义深远。

以后,站在珠江的入海口,我们可以看到南沙大桥两座气势恢宏的桥梁跨越大沙水道、坭洲水道,将南沙、番禺、东莞三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此外,深中通道、莲花山通道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可以预见,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后,大湾区城市群的“血脉”更加通畅。

而在这些湾区“主动脉”之外,遍及各个城市内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也在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雏形,湾区“大桥时代”即将来临,1小时经济圈指日可待。

说完未来展望,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南沙大桥的建设背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处在水网密布的珠三角,要想富,桥和路是“当头炮”。1997年,虎门大桥建成通车,主跨888米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飞架珠江口。

20年来,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跨”的虎门大桥始终源源不断地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输送,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大动脉。

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过江通道严重不足的窘境日渐凸显,现有的水陆交通早已严重超负荷,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瓶颈。

珠三角城市群要协同发展,务必需要配备更加完善的交通硬件设施,建设通行能力更大更强的直接跨江通道以缓解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环境困境显得尤为迫切。藉此,一项即将载入史册的超级工程——南沙大桥浮出水面。据预测,南沙大桥通车后,将分流虎门大桥三分之一的车流量。

2003年,省交通厅便启动了东莞厚街至番禺东涌高速公路预可行性研究, 2007年,又开展了莲花山大桥(即虎门二桥前身)项目业主公开招标工作;2008年,省政府、省交通厅明确莲花山大桥由省交通集团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同年,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成立项目筹建处。

2009年,省交通厅召开《虎门二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将项目名称正式确定为“虎门二桥”;2013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虎门二桥在2013年要开工建设;201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了虎门二桥项目立项申请;2013年9月,国家交通运输部批复了虎门二桥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2013年12月,虎门二桥正式开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省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虎门第二公路通道项目总体命名为“南沙大桥”,凸显南沙新区(自贸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南沙大桥4月2日正式通车,成为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又一条过江通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

南沙大桥位于虎门大桥上游10公里处,后者是横跨珠江口的第一条过江通道,自1997年通车以来,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唯一的过江通道。

南沙大桥通车之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开,这与虎门大桥通车时整个珠三角还处于“三来一补”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绕在南沙大桥周边的,是广州南站、宝安机场这样的交通枢纽,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这样的现代经济载体,以及广州大学城、深圳云计算中心、东莞散裂中子源等重要的创新载体。

更为重要的是,南沙大桥所连接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座城市在粤港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深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线城市”,佛山、东莞则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座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超过4400万人,GDP总量超过6.5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南沙大桥开通后,不仅仅珠江上又多了一条过江通道。相比于1997年通车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将更加直接地串联起珠江东西两岸,承担起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座城市之间的要素资源流通和生产组织分工。在为虎门大桥分担车流量的同时,南沙大桥将起到1+1>2的作用。

从高空俯瞰珠江口,喇叭形的珠江口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构成了一个A字形,从南到北可分为四个关键节点。第一节点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珠江口之外,南中国连接海洋的“超级代理人”;第二节点是珠江口港珠澳大桥经过的位置;第三节点是广州南沙、东莞虎门、深圳宝安交界处,即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所连接的伶仃洋;而第四节点是A字形顶端,珠江后航道的南番顺交界地区,历史上这里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如今建在这里的广州南站作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站,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连接着中国腹地的资源要素。

而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就处于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从伶仃洋进入狮子洋的咽喉要道,这两座桥在狭窄的航道上联通了珠江口的东西两岸。

珠江口的中心在两百多年里几度经历变迁。历史上最早的中心是广州黄埔港。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的美国派出了第一艘开往中国的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到广州时,当年广州作为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口岸,黄埔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处理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应运而生。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大清时代的福布斯富豪榜的名单上,世界首富是广州十三行的巨商伍秉鉴。

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随着香港的开埠,维多利亚港逐渐崛起,珠江口的中心发生了转移,位于珠江口最外侧的香港成为西太平洋的贸易中心。

香港开埠100多年后,中国大陆开始了改革开放,珠三角城市经济起飞,环珠江口的城市群从南到北逐渐崛起。深圳四十年时间从一个渔村奇迹般的成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当年的农业县东莞成为世界工厂,甚至一段流行“东莞堵车,全球IT市场缺货”的说法。而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成了国人向往的城市。

在两个多世纪内,南沙作为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鬼使神差地错过了每个崛起的机会。也许是过于完美的圆心位置,让每个城市对南沙的引力相互抵消,使得南沙处于一种被人遗忘的“失重”状态。

当广州一口通商时,南沙因为离珠江内航道有60公里,交通不便被放弃;当香港开埠时,处于伶仃洋内侧的南沙显得有点多余;当东莞成为世界工厂时,与虎门一江之隔的南沙因为交通不便,无缘参与产业分工;当佛山民营企业兴起向内地“北伐”时,面向海洋的南沙似乎无用武之地。直到进入21世纪后,广州将南沙定位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但是远离中心城区的区位,联接东岸的唯一通道虎门大桥过于拥堵,落后的基础设施,也让不少企业和人才望而生畏。

历史最终还是给了南沙机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珠江口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环珠江口两岸,深圳的前海自贸片区、大空港新城,东莞的滨海新城、广州南沙的自贸片区等重要增长极纷纷启动建设,珠江口内湾区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进入到更高层面,更加适应现代经济规律的生产组织。

南沙大桥的通车后,环珠江口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之后,沉寂多年的南沙成了价值洼地,后发劣势反而成了后发优势,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凸显,世界重新发现了南沙的价值。

去宝安机场坐飞机,去广州南站坐高铁。

南沙大桥的通车,将原来分散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机场、港口、高铁站等交通枢纽连为一体,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将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

环珠江口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空港、航运、铁路网络发达,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三个在环珠江口;广州白云机场每年的客流量全国第三,宝安机场每年的客流量全国第五。广州南站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春节期间日旅客发送量全国最高。

但是因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形的分隔,珠三角居民出行有时并不方便。

湖南人陈普宏是个住在东莞市沙田镇的白领。他每年都有两次前往广州南站乘车回家的“刚需”。一次在清明,一次在春节。因为虎门高铁站距离他的住所有10.1公里,他一般会选择从虎门高铁站乘车去广州南站。但是,这个清明节他有了新的选择。南沙大桥通车之后,他如果打车经由南沙大桥直接前往广州南站,不堵车的情况下只需要不到一小时,比他去虎门高铁站的走法要快半个小时以上。

因为南沙大桥通车而受惠的,不仅仅是沙田数万名通过广州南站北上的居民,同时影响到的还有东莞沿海片、中心城区等周边数十万人的出行需求,更将让周边的贸易、物流业态收获“真金白银”。

人在南非的东莞莞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锡波,最近半年一直持续地在关注着南沙大桥的最新消息。原因很简单,南沙大桥一通车,他原本从东莞厚街发车,经由盐田港运往南非的货物改走南沙港,单程一个货柜可以节省200元。

有一种距离叫咫尺天涯,每天往返于南沙港与珠江口东岸各城市的货车司机们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南沙大桥通车的意义,对于周边的居民和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拉近的距离和降低的成本,还有一个作用是能够通过分流车辆减少虎门大桥的堵车难题。货车司机杨斌说:“终于不用担心堵在虎门大桥,又或者是回程太晚赶不上虎门轮渡了!”

如果说,过去虎门大桥仅仅实现南沙到东莞之间的连通。那么南沙大桥的设计,则有针对性地对广州、东莞、深圳等珠江口城市的港口、自贸区、机场、火车站等核心要素进行了有效串联。

从地图上看,南沙中心区距离广州白云机场大约90公里,距离深圳宝安机场只有50多公里,可由于虎门大桥拥堵,居住在南沙中心区的人此前宁愿舍近求远,花上一个半小时到花都坐飞机。但南沙大桥开通后,虎门大桥的拥堵情况将有所缓解,从南沙中心区去深圳宝安机场预计只需要耗时1个小时左右,珠江口西岸对深圳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加强。

2018年,广州的如约城际巴士已经开通南沙到宝安机场的网约巴士线路,这是宝安机场第一条直达南沙的客运班线,目前该班线已由每天4班增加至6班,在南沙中心区将可以直达广深两大国际机场。

交通的便捷,为要素资源的高效便捷流动创造了条件,南沙大桥不仅连接起大湾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也连接起了大湾区的创新网络。

4月1日至2日,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的10余个新材料项目团队齐聚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参与创新样板工厂第二批项目答辩,希望竞得入选资格。

作为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前期投资50亿元,远期投入有望上百亿元,主要瞄准三类材料研究方向。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周边,已经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全国首台、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装置,还规划建设南方同步辐射光源。

在科学家眼中,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研究材料科学的超级显微镜。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以锂电池、高铁为例进行介绍说:“我用中子散射的方法,可以研究锂电池的寿命、充电放电过程内部的变化,这个只有散裂中子源才能够做到。还可以探测大工程的试样。比如高铁和飞机的部件的很多问题。这方面最成功的范例就是英国的散裂中子源卢塞夫实验室的曾经解决了德国高铁在十多年前的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国家高铁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其相关研究,还有大飞机等等很多部件研究,我们相信在散裂中子源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三台谱仪共实际完成超过40项用户课题,用户覆盖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来到松山湖,有数以万计的研发人才前来这里扎根发展。

南沙大桥的通车,将珠江口西岸抵达这些大科学装置及平台的通行时间缩短到90分钟以内,将大大提升双边科技交流、创新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推动包括南沙在内的珠三角新材料产业更加便捷地对接珠三角东岸的大科学装置和平台,逐步建立起从新材料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更多惊艳的新材料产品将陆续在这里诞生!

距离南沙大桥20分钟车程,番禺大学城40万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是广东优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往受交通条件限制,这里的大学生及科研人员对前往东莞及深圳西北部地区发展更多是拒绝的。

南沙大桥通车后,从番禺大学城到东莞和深圳西北部的时间都缩短了30分钟,大大提升了两岸高校创新要素流动的效率。粤港机器人学院教授董国华说,粤港机器人学院由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和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合办,旨在培养新工科人才,学生大学前两年在广州,后两年在松山湖,通勤时间成本问题,对于学院开展教学、招聘人才以及举办学术活动都产生很大影响。南沙大桥的开通,对于学院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和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动发挥了积极效应。

广州“南下”,深圳、东莞、香港则在“北上”。就在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正式宣布在南沙设立分校,选址就初定在广深港高铁庆盛站。高铁、南沙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速,以后从南沙来回香港都非常便利,成为最终促成香港科技大学来南沙办校区的重要因素。

一些深圳人才也率先嗅到巨大的商机。曾在华为工作多年的冯建林,正是看好南沙的未来,不久选择到南沙创立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他说,交通设施加速后,创新人才从南沙来往东莞和深圳,距离更短,时间更快,对促进孵化器链接广州、深圳和东莞的资源,实现更好的产业协同非常有帮助。

深圳面向全球的创新资源,通过南沙大桥等基础设施的联通到南沙来,香港创新项目也希望在南沙补上产业转化的短板,可以预见,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南沙可以成为广深港的共享服务枢纽,把深圳、香港的资源整合起来。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不到2年时间里,南沙已经聚集了12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它的背后还有一大批高端领军团队和人才,中科院有7个研究院所落户南沙,霍英东研究院也已经成为港澳科研团队的内地孵化总部,今后,在这里偶遇全球顶尖科学家,将不再是新鲜事。

当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并且彼此从事不同领域研究时,湾区的人才的密度将会超过一个临界点,对于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产生重要影响。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所言,未来在大湾区,如果一位学者想进行一些跨领域的研究,走进一家咖啡馆,就能很容易地碰到另一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大家很自然地在这个环境中产生共同的兴趣。

南沙:从边缘到中心

南沙大桥的通车,将改变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

在通车之前,南沙属于广州市的边缘和末梢,在通车之后,南沙将成为大湾区的中心。

从广州CBD珠江新城到南沙区政府距离近60公里,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地铁4号线,都需要1小时以上。而南沙联接珠江东岸的通道只有虎门大桥,20多年后经过的车流量远远超过了设计能力,拥堵严重。过一次桥15公里往往需要1-2小时,让不少人视去南沙为畏途。

曾经有人称番禺为睡城,只能为市中心的上班族提供睡觉的功能。而城市更南端的南沙,想成为睡城都缺少条件,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也难以到位,人才留不住,企业不愿来。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虽然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蓬勃发展,但是有广州唯一城市副中心这一头衔的南沙经济发展却落后于周边地区。

但如果以大湾区规划的格局来看,南沙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湾区全部11座城市及五大国际机场,在环珠江口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但是这种区位优势,很长时间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变现。

要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南沙的定位要从地理中心转变成为交通枢纽,才能集聚资源。要成为枢纽中心,先要从路通桥通开始。

从地图上看,南沙大桥直通南沙庆盛枢纽区块。庆盛枢纽区块之于南沙,好比珠江新城之于天河。轨道交通方面,庆盛枢纽区块还拥有庆盛地铁站和庆盛高铁站,目前地铁4号线运营成熟,庆盛高铁站也成为广深港高铁的重要一站。凭借南沙大桥的交通引流作用,广州和深圳两个万亿级城市的交通网络将在庆盛枢纽节点对接。整个大湾区的空港、铁路、公路网络在珠江口的地理几何中心实现连接。南沙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开始凸显。

交通的瓶颈一旦打破,南沙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优势,空间容量优势,自贸片区各种优惠政策立即开始释放吸引力。珠江两岸的各种资源要素迅速注入南沙这块价值洼地。

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落户庆盛。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易事特集团去年携手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开展的光储项目成功落地。南沙大桥开通之后,企业研发人员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南沙,乘坐广深港高铁35分钟就能从庆盛站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在香港生活,来南沙上班,或者在深圳创业,来南沙买房未来也许能成为现实。

与虎门大桥相比,南沙大桥的路径以及配套的接驳线路,能够更快捷有效地串联南沙港区、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港、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贸片区等等核心节点,形成一条全新的,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核心通道。能够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合,能够显著降低环珠江口产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南沙有望成为珠江口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

南沙区委常委翁殊武表示,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让南沙成了大湾区与世界交流的关键节点,交通的完善则是南沙从地理几何中心变成资源配置中心的关键一环。

南沙大桥的通车,为南沙从边缘走向中心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南沙的大未来梦想照进了现实。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蔡朝林表示,南沙将按照《规划纲要》部署,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成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

谈践行功能定位:积极构建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对南沙明确了多个功能定位。南沙将如何践行?

蔡朝林:南沙的鲜明时代特征首先是“开放”,这是南沙发展的生命线。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要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衔接,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要联手港澳共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创新”是南沙最本质的发展基因,是南沙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将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互融互促,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一是以推进与港澳制度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着力营造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二是强化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共同将南沙打造成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三是突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四是创新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建设一批区域合作重大平台。

“金融服务”是南沙着力培育的枢纽功能。我们鼓励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积极构建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探索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发展离岸金融。推动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

“打造优质生活圈”是南沙着力追求的发展愿景。我们将对接港澳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提供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南沙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谈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初步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南沙打造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将如何落实?

蔡朝林:围绕这一目标,南沙正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进。

一是《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重点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

二是与港澳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2018年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累计80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倍、6倍。科技合作方面,推动霍英东研究院发展成为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科研成果转化总部基地。青年创新创业方面,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已经入驻了83个港澳青创团队。金融合作方面,合作设立了一批国际银行分支机构、中外合资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成立。

三是推出一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了商事登记“国际营商通”服务和160项“湾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在当地注册南沙企业。开展了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等改革,出台针对港澳专业服务业和港澳籍人才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初步实现了“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谈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构建与港澳相衔接的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南沙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南沙的抓手是什么?

蔡朝林: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个一批”:一是着力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铁路等项目建设。确保国际邮轮母港今年10月建成运营。

二是着力打造一批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动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葡语系国家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科创团队。加快建设创新金融集聚区。加快建设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平台项目。启动国际资源配置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规划方案。

三是着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和培育AI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超300亿。推动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规模效应。加快推进全球质量溯源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国际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以国际化、创新型为方向与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动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尽快落地建设,争取设立全牌照粤港合资证券公司,加快壮大发展千亿级融资租赁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海洋科技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推进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年底前开工,加快推进广外附小、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教育新高地。加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建设,推动一批优质专科医院落户,加快打造全省唯一的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五是着力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和改革举措。争取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省人大研究制定相关条例,支持南沙加快建立与港澳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积极探索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同意南沙设立创新型账户体系,试点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大湾区飞机租赁免征预提所得税等政策,试点建设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探索发展离岸经济。启动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率先在人才开发、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技术移民、职业资格互认、共有产权住房等方面取得突破。

谈港口建设:南沙港区已成世界第五大港口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作出了详细的规划描述。南沙港区是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出海口,也是广州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布局。

蔡朝林: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是广州乃至泛珠三角地区通向海洋的重要通道。广州港南沙港区不仅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提升港口群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南沙港区已是世界第五大港口,2018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达1566万标箱,同比增长11.4%,货物吞吐量达3.56亿吨,商品车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港口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了南中国最具规模的集装箱、汽车和通用码头群,有16个15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达1600万标箱,粮食、油品等散货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设施条件最好的专业性汽车码头之一。集疏运体系方面,全球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均已入驻发展,连续四年新增国际班轮航线10条以上(累计98条),建立了36个无水港。南沙港铁路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延伸港口腹地范围。


Copyright©2006-2021 广东江风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JF.INK

总机:020-3901 1688      传真:020-3905 5188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蕉西路金茂湾C1栋8层

技术开发:宏品网络      粤ICP备15103280号-2